5月23日,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共同發起“‘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簽約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首批參與的16所在京高校師生代表共500余人齊聚人大校園,見證簽約啟動儀式。這是深入推進主題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有益嘗試。這是因應高校師生文化需求,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高校人才培養的實際行動。這是發揮首都高校優勢,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有力舉措。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游鈞,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出席并致辭。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游鈞表示,要將首都厚重的歷史沉淀和豐厚的文化資源,送到高校去,送到青年學生當中去,將文化育人落到實處。希望高校學生積極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青春力量;高校老師加強研究,讓首都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歷史遺存、人文精神和紅色故事,成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表示,行動計劃是因應高校師生文化需求、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實際行動,又是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促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有力舉措。要求聚焦學生興趣點、尊重學生自主性,高效整合優質文化資源力量;要精心設計載體平臺,讓高校師生更好融入首都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學校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參加本次行動計劃為契機,用好文化資源、建好平臺載體、發揮優勢特色、融入立德樹人,會同各兄弟院校,全力以赴組織好、參加好各項共建活動,持續按照首善標準服務北京“四個中心 ”建設,為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注入高校新的更大的力量。
行動計劃包括信仰行、紅色行、古都行、文藝行、志愿行、園區行六大機制、14個具體項目,旨在深入推進主題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時代新人培育、文化強國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首都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向互動、相互賦能,讓高校師生在文化實踐中綻放青春絢麗之花。
一是信仰行,即首都高校力量參與理論研究宣傳機制;二是紅色行,即首都高校力量參與紅色文化研究與傳播機制;三是古都行,即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歷史文化活化利用機制;四是文藝行,即推進“大戲看北京”與高校融合互動機制;五是志愿行,即首都高校力量參與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六是園區行,即首都高校力量參與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機制。
啟動儀式上,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學生代表師曜講述身邊故事,引領廣大青年與時代同向同行、為時代立言立行。
《覺醒年代》音樂劇演員劉思維、趙梓沖、楊君軍再現劇中經典片段,播撒“覺醒”的火種。
首都博物館文物修復專家傅萌現場講解演示文物修復,與古都對話。
知名藝術家李光復分享自己的經歷,勉勵青年不負韶華、無悔青春。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志愿者陳子玥 、徐華澤深情朗誦,講述了青年力量投身志愿服務的青春故事。
大學生代表廖懿琪等人進行繪畫創作。
北京民族樂團朱鵬宇、首都師范大學王婉怡表演琵琶、古箏二重奏《春江花月夜》。
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6所在京高校成為《行動計劃》首批試點。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與16所試點高校簽訂合作共建協議,確保“一校一策”,推動《行動計劃》落細落實。北京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趙衛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革作為簽約代表出席。
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葉靜漪,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韋蔚,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廣生,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曹文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常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中國戲曲學院黨委書記李必友,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錢軍,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孟繁華,北京建筑大學黨委書記李軍鋒,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韓憲洲,北京聯合大學黨委書記楚國清等代表各高校簽約。
游鈞、莫高義為16所高校大學生代表授予行動計劃旗幟。
未來,在試點高校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常態推進的基礎上,還將逐漸推廣到全北京市,力爭打造全國示范性品牌。
原文鏈接:[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丨16所高校齊聚人大,共同簽訂這項行動計劃!
(責任編輯:蘇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