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科院院士譚鐵牛,校長、中科院院士談哲敏一行到中國人民大學調研,雙方就開展主題教育、干部隊伍建設、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智庫建設等展開研討。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出席座談會并致辭。
張東剛指出,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南京大學來到人大調研,這是雙方加強交流合作,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兩所兄弟高校淵源深厚、弦歌相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兩校的辦學事業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寄予了殷切期待,對兩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教誨,為兩所學校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注入了信念之魂,開啟了奮進之源,謀定了發展之路。我們必須帶著更深感情、更強自覺,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開展好主題教育,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共同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張東剛就兩校接續深厚情誼、深化交流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共同把龍頭作用發揮好。兩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排頭兵”,要帶頭深刻領悟、統籌把握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戰略的根本保證、根本任務、根本目標、重要使命、基本路徑、核心功能,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做出積極貢獻。二是共同把時代新人培養好。要緊緊扭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努力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三是共同把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好。要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以有組織科研提升重大攻關創新能力,不斷推出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現實意義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研究成果,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張東剛強調,此次南京大學來訪調研,充分展現出兄弟高校間同心同行、團結奮斗的工作導向,充分展現出增強緊密溝通、全面交流的堅定信心,為雙方深化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展望未來,希望兩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常敘兄弟情、同譜奮進曲、共唱強國歌!
譚鐵牛表示,南京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情感基礎,兩所學校同樣肩負著領袖囑托,同樣具有光榮的歷史傳統,同樣承擔著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責任。南京大學在12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一直在謀求民族自立的抗爭中踔厲奮發,在致力國家振興的征程中勇立潮頭。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一直以來,兩校始終相互砥礪,保持著良好合作與互動,此次來訪調研,希望人民大學能夠在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智庫建設、思政課教學改革等方面分享經驗做法,為南京大學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闊視野、打開思路、明確方向。期待兩校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攜手共進、深入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囑托和殷切期望落在實處,共同書寫各具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貢獻教育力量。
談哲敏表示,此次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調研,深切感受了人民大學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深入了解了人民大學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價值理念、辦學底色和育人傳統,深刻體會了人民大學“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學術資源信息平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提升文科原始創新能力等方面齊頭并進,共同致力于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未來,希望兩校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領域繼續同題共答、同向發力,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交上讓黨放心、不負人民的答卷。
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匯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和智庫建設情況,副校長王易匯報人才培養和思政課教學改革開展情況,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青格勒圖匯報主題教育工作開展和干部隊伍建設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中國人民大學監察專員吳付來;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南京大學監察專員劉鴻健,黨委副書記、黨委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部長陳云松,副校長鄒亞軍、王振林、張峻峰、陸延青出席座談會。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