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順利,旗開得勝!” “從容應對,加油!……”
今日,他們以“必勝”的姿態奔赴考場,親筆為自己的高中生涯畫出一個句號。
在人大附中考點,送考的老師們為考生送上一句句鼓舞人心的祝福,目送他們進入校園。在人大附中的“送考”隊伍中,每年都有同一個身影,她就是劉小惠校長。
每句充滿鼓勵之情的“加油”,是她對學生的祝福與牽掛。但其實,她對學生的付出,遠遠不止不僅在高考這一天。每天早晨7點,她都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親切地迎接學生和老師們的到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劉小惠的教育情懷,便蘊含在她30多年的教育經歷中,她堅持“愛與尊重”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拼”出了一場教育人生!今天,我們走進2022年度“感動海淀”文明人物劉小惠的故事,聆聽她的“育人之音”!
(點擊視頻聽劉小惠的“育人之音”)
30多年的奔跑歷程
眾所周知,海淀區是北京市乃至全國的教育高地。然而,即使在這片土地上,也有一些發展非常薄弱的學校,讓學生和家長“退避三舍”。位于海淀南部的原翠微中學和衛國中學,就是這樣讓人“皺眉”的學校。
不過,2014年以后,一切悄然改變。2017年,這所孩子和家長都“看不上”的學校誕生了海淀區中考第一名;到2018年,該校中高考成績明顯向好,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成為海淀區首批“新優質學校建設工程”項目掛牌校。這堪稱“傳奇”的逆轉,用劉小惠校長話說就是:一切都是拼出來的!
2000年,劉小惠升任副校長。這一時期,是人大附中突飛猛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劉小惠的快速成長期。她在工作中,了解了學校多個部門的工作,學習解決學校快速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從這個時候開始,劉小惠到國內外的名校進行考察,開闊辦學視野,對于如何開放辦學、搞活教育,有了切身的體會。
為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和藝術,2003年她承擔起人大附中藝術團團長工作,每年春節帶領孩子們到海外巡演交流,至今已堅持近20年。
主動請纓 不辱使命
對于劉小惠來說,她教育人生的真正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這一年,北京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拉開帷幕。海淀教委與人大附中簽署協議,將兩所學校合并,更名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翠微學校(簡稱人大附中翠微學校)。
當時有媒體報道,“在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的旗幟下,這兩所學校的教育基礎相對薄弱。”承辦之初,翠微中學和衛國兩所學校的骨干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加起來不到20人,很多學生小學畢業后紛紛離開本校區,幾乎沒有人愿意選擇這兩所“家門口”的中學。
面臨這一重任,劉小惠主動請纓,率領黨辦主任、年級組長等各學科優秀教師16人,開始了情真意切的幫扶辦學。他們發揚人大附中的風格——從教師業務水平抓起,從集體備課到落實教案,每位老師都認真做課件、聽課、試講,并豐富學生課程內容。從前,過了下午4:30學校就空空蕩蕩,而現在,即使6點之后的校園也十分熱鬧,民樂團、舞蹈團、合唱團、足球隊等各個社團的師生在活動。
此外,劉小惠也特別重視班主任工作,確定了“小校園、大課堂”的發展策略,學校師生開足馬力,共同迎來了學校快速全面發展。 以前,翠微學校高考過一本線的學生數量為個位數,而現在每一屆都超過100人。
辦更多讓人民滿意的學校
在人大附中翠微學校快速發展的同時,新的挑戰又來了!隨著通州區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的確立,提高辦學質量迫在眉睫。
2016年,劉小惠擔任人大附中通州校區的校長,再次接過了這項重任。人大附中通州校區是一所農村學校,學校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混亂,距離海淀60多公里,劉小惠每次往返需要4個小時。
通過引進優秀教師、提升學校管理等工作,幾年后,人大附中通州校區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區域內產生了積極影響,成為了升學學子向往的地方。
劉小惠認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持續要做的工作。”在一所所掛有人大附中牌子的分校逐漸成長起來的同時,她又不斷踏上新的征程……
近十年來,劉小惠無私忘我,將自己的熱情奉獻給教育事業。劉小惠曾說,一所好的學校,就是讓孩子有一顆積極向上而善良的心,有一個充滿智慧而活躍的頭腦,擁有純潔美好而高尚的靈魂。她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踐行自己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