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書院制改革探索。如何根據學校特點建立書院?書院制如何助力未來人才培養?書院制未來將如何發展?近日,未來人才培養與中國式書院發展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海內外15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書院代表就學校在書院制改革上的探索進行了深度研討。
書院制是近年來國內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從最初在少數幾所高校探索,逐步發展到上百所高校建立書院。記者梳理發現,僅985高校中就已有36所成立了書院或開展了書院制探索。
“在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書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的發展過程可謂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致辭中表示,該校推進書院制改革是根據學校學科特點走出的一條新路,新型書院建設以“學以成人,全面成長”為主題,以學部為單位,以本碩博為主體,以學生成長為主線,以服務學生成長為使命,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成長的學生成長共同體。
記者了解到,中國人民大學于2020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明德書院和明理書院兩大書院,至今已近3年。兩大書院均作為學校的二級教學機構,其中,明德書院開展跨院系招生大類培養第一學年教育教學,以及漢語言文學(古文字方向)、歷史學、哲學三個專業強基計劃建設;明理書院主要負責理工學科招生培養大類本科一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的書院制探索有何特點?林尚立介紹,按照“書院—學院”雙主體制,學生原則上不改變原有院系歸屬和建制,書院統籌本科一年級的基礎大類培養,配備優質課程、優秀師資,實現基本訓練和學習過程相互輔助,為學生后續成長打下牢固、扎實的根基。同時,書院將圍繞學術研究、社會實踐與調研、創新創造、朋輩研學四個主干,建立學科交叉機制、本碩博聯動機制、書院—學院—研究機構聯動機制、全方位的學生成長服務機制,書院建設的本質要求就是基于學生成長發展構建一套服務治理體系。
明德書院院長郝立新以“明德書院與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為題介紹了明德書院“雙”“厚”“多”“全”的四大特點,即培養管理模式上的書院和學院“雙主體”、專業課程設置上的“厚基礎”、學生指導上的“多形式”以及價值觀引領和思政教育的“全過程”。
同時,郝立新分享了自己對于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在他看來,單科偏狹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以及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均不相適應,“這就要求及時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書院制改革,我覺得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中“跨學科”的內涵究竟是什么?郝立新表示,跨學科不是單純的多學科機械相加,而是多學科的融合,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培養途徑等多個領域、多個環節進行體現和貫通,“這樣必須要有一定的機構來承擔,單個學院很難做到這一點。”
郝立新坦承,書院有必要存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會取代學院,現在學院依然是主體,書院則是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結合學校的書院制探索,郝立新表示,在跨學科培養人才模式中,要綜合考慮到課程設置、協調管理、教學模式等方面。與此同時,郝立新表示,在本碩博貫通性的素質拓展教育或跨學科培養、書院和學院的良性協調發展、導師制的優化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仍然有待繼續探索。
此外,論壇期間,圍繞當代世界人才培養的新挑戰和新任務、人才培養目標對書院制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國書院制教育的新理念與新實踐、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特色與經驗、傳統書院的現代轉型等話題,與會高校專家學者、書院代表也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