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是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法學體系的先導和基礎,是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需要。如何建構具有鮮明本土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來自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對此進行解讀。
怎樣理解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理論支撐?
全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學學科體系,是專家、學者的共識。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式現代化與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表示,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要堅持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深刻把握歷史根基,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理論成果中深刻把握理論基礎。
“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思維、大戰略。”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林認為,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推進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建構,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提供價值引領、理論基礎、政治格局、法律范式、法學范疇和理論框架。
建構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有哪些意義?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高憬宏指出,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生動實踐,對于推動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最新研究成果向教材、課堂和育人轉化和深入探索世界一流法學學科建設新路具有重要意義。
“要以加快推進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創新為宗旨。”教育部社科司司長徐青森表示,要不斷形成扎根本土、立足國情、兼容并蓄的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
實踐與創新如何推動法學理論研究體系發展?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周光權針對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實踐提出觀點:要立足中國問題,把生動的法治實踐貫穿到法學教學和研究中。
對此,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郭靂認為,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應當協調統籌好本土化和國際化,推動高品質自主性法學知識得到有效傳播。同時,要高度重視法學實踐性、先導性知識的納入和積累,積極助力法學教育與法治事業間的有效銜接。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法學體系是法學學科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變化的必然要求。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唐力表示,要具備創新意識,平衡好移植、傳承、創新之間的關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